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旨在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当代现实问题,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和宽广的知识面,了解学科的发展前沿和最新动态,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阅读本学科的外文资料,能够独立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与党政、群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向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研究对象是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研究任务是从整体性的角度揭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在逻辑、科学品格、发展规律和当代价值。研究重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经典原著的系统阐释和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和“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两个培养方向。前者主要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研究当代各种社会思潮,既从当代社会思潮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又要回应和应对当代各种社会思潮在意识形态上的新挑战。后者主要培养学生在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研究分析当代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在实践中坚持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系统阐释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的宏观战略和具体政策,同时针对新时代背景下党的建设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揭示新时代执政党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设置的培养方向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本研究方向主要围绕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现代化领导核心的历史必然性、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群体的现代化思想、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的宏观战略和具体政策、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论、实践及其主要经验等。
3.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是具有鲜明的 “历史与理论”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学科主要围绕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即中国的发展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由谁来领导等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问题。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设置的培养方向有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国革命文化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禁毒史、中国共产党社会问题治理史、中国共产党概念史、中国革命文化、革命根据地社会变迁史、革命根据地基层社会群体、中国近现代重大事件和人物等。
4.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围绕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和建设的新特点、新需求、新问题,以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研究和探索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科学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性、创新性和实效性。
本学科培养方向有当代社会发展与青年价值观变迁研究、伦理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两个方向。重点关注青年及青年学生群体,深入研究社会发展进程中青年群体的思想认知及其价值观的发展与变迁,探究社会的发展变化给青年群体带来的深层次影响;伦理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旨在通过发掘中西伦理文化资源,特别是中国优秀传统伦理文化资源,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伦理支撑和价值引领。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研究生学制一般为3年。三年中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撰写时间(包括论文答辩)原则上各占一半,即前一年半用于学位课、必修课和选修课学习,后一年半用于专题调研及论文撰写及答辩。根据《天津商业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规定》,如遇特殊情况最长不超过5年。
四、培养方式
本学科研究生培养突出“四个并重”原则,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导师讲授与研究生自主自学并重、统一规范教学与个性化指导并重、导师主导培养与小组集体培养并重的方式,系统构建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结合、校内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的培养方式。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学分要求
总学分 |
学位课 |
必修课 |
选修课 |
35.5 |
14 |
11.5 |
10 |
2.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课程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考核方式 |
开课学期 |
应得最低学分 |
考试 |
考查 |
一 |
二 |
三 |
学位课 |
191411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2 |
2 |
|
√ |
√ |
|
|
14 |
19141100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6 |
1 |
|
√ |
|
√ |
|
192011001 |
英语(一) |
32 |
2 |
√ |
|
√ |
|
|
192011002 |
英语(二) |
32 |
2 |
√ |
|
|
√ |
|
191411003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
64 |
4 |
√ |
|
√ |
|
|
191411004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48 |
3 |
√ |
|
√ |
|
|
公共必修课 |
191412004 |
教学实践 |
32 |
2 |
|
√ |
|
|
√ |
4.5 |
191412005 |
学术报告与交流 |
16 |
1 |
|
√ |
|
|
√ |
191412100 |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
|
1.5 |
|
√ |
|
|
√ |
专 业 必 修 课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191412001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 |
48 |
3 |
√ |
|
|
√ |
|
7 |
191412002 |
当代社会思潮专题 |
48 |
3 |
√ |
|
√ |
|
|
191412003 |
研究方法、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 |
16 |
1 |
√ |
|
√ |
|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191412006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题研究 |
48 |
3 |
√ |
|
√ |
|
|
7 |
191412007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
48 |
3 |
√ |
|
|
√ |
|
191412003 |
研究方法、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 |
16 |
1 |
√ |
|
√ |
|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191412008 |
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专题研究 |
48 |
3 |
√ |
|
√ |
|
|
7 |
191412009 |
中国近现代社会史专题研究 |
48 |
3 |
√ |
|
|
√ |
|
191412003 |
研究方法、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 |
16 |
1 |
√ |
|
√ |
|
|
思想政治教育 |
191412010 |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
48 |
3 |
√ |
|
√ |
|
|
7 |
191412011 |
伦理学专题研究 |
48 |
3 |
√ |
|
|
√ |
|
191412003 |
研究方法、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 |
16 |
1 |
√ |
|
√ |
|
|
选修课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191413002 |
国外马克思主义著作选读 |
32 |
2 |
|
√ |
|
|
√ |
10 |
191413003 |
市场经济理论专题研究 |
32 |
2 |
|
√ |
|
√ |
|
191413004 |
政治哲学史专题研究 |
32 |
2 |
|
√ |
|
|
√ |
19141300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研究 |
32 |
2 |
|
√ |
|
√ |
|
191413006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题研究 |
32 |
2 |
|
√ |
|
|
√ |
191413007 |
中国现代化史专题研究 |
32 |
2 |
|
√ |
|
√ |
|
191413008 |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
32 |
2 |
√ |
|
√ |
|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191413007 |
中国现代化史专题研究 |
32 |
2 |
|
√ |
|
√ |
|
10 |
191413009 |
中共党史专题研究 |
32 |
2 |
|
√ |
√ |
|
|
191413008 |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
32 |
2 |
|
√ |
|
|
√ |
19141300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研究 |
32 |
2 |
|
√ |
|
√ |
|
191413010 |
当代社会思潮专题 |
32 |
2 |
|
√ |
|
|
√ |
191413011 |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研究 |
32 |
2 |
|
√ |
|
|
√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19141300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研究 |
32 |
2 |
|
√ |
|
√ |
|
10 |
191413010 |
当代社会思潮专题 |
32 |
2 |
|
√ |
|
|
√ |
191413011 |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研究 |
32 |
2 |
|
√ |
√ |
|
|
191413012 |
中国近现代重要史料与著作研究 |
32 |
2 |
|
√ |
|
|
√ |
191413018 |
新时代党建理论与实践专题 |
16 |
1 |
|
√ |
|
|
√ |
191413013 |
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思想研究 |
32 |
2 |
|
√ |
|
|
√ |
思想政治教育 |
191413014 |
中西方德育比较专题研究 |
32 |
2 |
|
√ |
|
|
√ |
10 |
191413015 |
当代青年学专题 |
32 |
2 |
√ |
|
|
|
√ |
191413016 |
思想政治教育史 |
32 |
2 |
|
√ |
|
√ |
|
191413010 |
当代社会思潮专题 |
32 |
2 |
|
√ |
|
|
√ |
191413017 |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
32 |
2 |
√ |
|
|
|
√ |
191413018 |
新时代党建理论与实践专题 |
16 |
1 |
|
√ |
|
|
√ |
19141300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题研究 |
32 |
2 |
|
√ |
|
√ |
|
191413006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题研究 |
32 |
2 |
|
√ |
|
|
√ |
备注 |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跨专业学生补修政治学原理、西方经济学。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跨专业学生补修政治学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3.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跨专业学生补修政治学原理、中共党史。 4.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跨专业学生补修政治学原理、社会学概论 |
六、实践环节
研究生在学期间,在完成相应课程任务的基础上,还应积极参加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等相应的实践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1.参加学术交流与学术汇报。
2.参加教学实践活动。
3.参加校外社会实践活动。
4.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七、学位论文
1.选题开题要求
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文献准备,在此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的研究题目。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应在第3学期末或第4学期初进行,未修满学分者不能开题。第一次开题未通过者必须在一个月内进行第二次开题,第二次开题仍未通过者必须重新选题,第三次开题仍未通过者,应延期毕业。学位论文的开题由导师负责,导师组集体把关。
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必须经过导师审阅同意。开题报告主要内容包含本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主要对策建议或理论创新之处;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等。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准备和完成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
2.论文写作要求
(1)学位论文规范性要求。 学位论文必须做到主题集中、鲜明;文章层次清晰,逻辑严谨;引用资料翔实、可靠;基本观点正确,论证充分、有力;文笔流畅,书写格式规范。合理使用引文,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凡引用他人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是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文本,均应详加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不得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
(2)学位论文质量要求。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注重学术质量,反对粗制滥造和低水平重复,力求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学位论文要选题新颖、概念清楚、论据充分;对所选用的研究方法要有科学依据,理论推导正确。论文应有创新性成果,要求表达简练、通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逻辑性强、图表规范。学位论文应能够体现硕士生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学风。
(3)各专业学位论文要求字数一般不低于3万字。
3.论文答辩要求
硕士研究生学习期满,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分,通过培养环节审查后,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的评审和答辩程序,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和天津商业大学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相关要求的程序进行。
论文答辩分为预答辩和正式答辩环节。预答辩一般在毕业当年3月底进行,预答辩通过后方可进入最终答辩环节。预答辩不通过,需办理延期答辩手续。学位论文正式答辩第一次未通过者应在半年内进行第二次答辩。
八、毕业与学位授予
1.硕士研究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实践环节,考核合格获得规定学分,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论文答辩,符合毕业条件,准予毕业。
2.凡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且在学期间公开发表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2篇或在核心期刊发表1篇(要求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英语六级达到400分(含400分)以上,方可申请学位。若英语成绩不达标,要求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或者中文期刊论文1篇、英文论文1篇。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硕士学位。